2025年2月,西京医院闫志强教授与智语实验室燕浩教授团队张文嘉副教授在Neuroscience期刊联合发表题为 “The role of left anterior temporal lobe in basic linguistic composition: Evidence from stereo-electroencephalography” 的文章。
该文通过将立体脑电图(SEEG)技术与视觉刺激相结合,深入探究了左侧颞叶前部(LATL)在语义整合中的作用。文章的核心观点表明,LATL 在语义整合(至少在视觉模态下)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同时支持了刺激模态(视觉与听觉)在 LATL 短语整合效应中的潜在作用。这一研究不仅为 LATL 在语义整合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更坚实的神经生理证据,还为理解语言认知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。
一、研究背景
语义整合是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,确定语义整合的神经基础对理解高阶语言整合运算机制至关重要。以往研究中,脑磁图(MEG)研究发现左侧颞叶前部(LATL)在视觉刺激模态的语义整合任务中起着重要作用,而借助颅内脑电图(iEEG)相关研究较少发现该效应,这可能是因为以往iEEG相关研究更多局限于听觉刺激模态的语义整合。为探究这一可能性,本研究结合视觉刺激与立体脑电图(SEEG)技术,考察 LATL 在语义整合中的作用以及刺激模态对 LATL 整合效应可能产生的影响。
二、研究方法
1、被试
研究选取了 9 名西京医院的神经外科癫痫患者,所有患者实验时正接受长期侵入性 SEEG 监测以确定其癫痫病灶。他们均为母语为中文的右利手者,视力正常或矫正后正常,无阅读障碍史。实验方案经西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,实验前获得了所有参与者的书面知情同意。
2、实验材料
实验材料分为整合与非整合两个条件,其中,整合条件材料为句法和语义均合理的双词短语。非整合条件下,将整合条件中短语第一个词替换为井号 [####]。召集被试对整合条件短语中两个词进行语义相似性评级,结果显示平均得分较低,表明潜在语义启动效应显著降低,但难以完全消除。
3、实验程序
使用 EPrime 2.0 软件呈现实验刺激。整合条件下,屏幕依次显示视觉注视十字(0.6s)、空屏(0.5s)、首词(1.2s)、空屏(1s)和目标词(1.2s);非整合条件类似,唯一区别是首词换为井号呈现。
4、预处理和时频分析
运用 Fieldtrip 工具包和自编的 Matlab 脚本对SEEG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时频分析。首先,将 SEEG 信号降采样至500Hz并进行重设参考,然后进行 200Hz 的低通滤波和陷波滤波以去除 50Hz 及其谐波噪声。随后,依据目标词出现时间,将SEEG信号进行分段,并剔除包含运动、眨眼等造成的相关伪迹,最后,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计算 70 150Hz 的高频伽马信号。
5、高频伽马信号分析
数据分析主要聚焦于高频伽马信号,对数据在 400 至 100ms 的时间窗口进行基线校正,并进一步提取 100 至 400ms 的高频伽马信号。计算LATL 和左侧扣带回兴趣区内所有电极触点的信号,并在兴趣区内进行平均,增加数据的稳定性。数据统计分析以50ms为步长,在50400ms时窗内进行滑动窗口的t检验,分析不同兴趣区内高频伽马信号在两种条件间的显著差异。
三、研究结果
在 LATL 中,整合条件下目标词引发的高伽马功率高于非整合条件,该效应在 100ms 左右开始,200ms 左右结束;而在左侧扣带回中不存在此效应(见图1)。滑动窗口的 t 检验结果表明,LATL 在 100 150ms(中点:125ms)时,整合条件下的高频伽马信号显著更强;而左侧扣带回在任何时间窗口均无显著差异(见图2)。
图1. 不同实验条件目标词呈现后诱发的高频伽马信号
图2. 滑动窗口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
四、总结
本研究利用 SEEG 技术,进一步探讨了LATL在视觉模态语义整合中的潜在作用,研究结果发现,整合相比非整合条件,关键词呈现后诱发了LATL区域更强的高频伽马信号,而在控制区左侧扣带回未发现该效应。该结果支持 LATL 在短语水平语义整合(至少在视觉模态)中的重要作用,并表明刺激模态不同可能影响语义整合过程所涉及的具体脑区。
【文章信息】
原文:The role of left anterior temporal lobe in basic linguistic composition: Evidence from stereo-electroencephalography
期刊:Neuroscience
发表时间:2025.2
DOI: 10.1016/j.neuroscience.2025.02.012